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有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向_____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 衡;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

2)实验过程中,将钩码悬挂于图甲中 A 点,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支点 O 右侧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动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每一组动力臂 L1 和对应的动力 F1,并记 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出 L1 F1 的图象_____根据图象中实验数据可知,当 L1 0.6m 时,F1 _____N

3)实验中小明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同组的小华认为还可以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 作用点的距离.你支持_____结论(小明/小华),并设计实验步骤反驳另一学生的结论_____

4)学以致用从地面上搬起重物我们的常见做法是弯腰(如图甲)或人下蹲弯曲膝盖(如图乙)把它搬起来,哪种方法好呢?下面就建立模型说明这个问题.把脊柱简化为杠杆如图丙所示,脊柱可绕骶骨(轴)O 动,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 F1 作用在 A 点,其实际作用方向与脊柱夹角为 12°且保持不变,搬箱 子拉力 F2作用在肩关节 B 点,在 B 点挂一重物代替箱子.用测力计沿 F1 方向拉,使模型静止,可测出 腰背部复杂肌肉拉力的大小.接着,改变脊柱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可改变杠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α,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a)当 α 角增大时,L2_____(变大/不变/变小),F1_____(变大/不变/变小).

b)如果考虑到人上半身的重力,那么腰背部肌肉的实际拉力将比丙图中 F1_____(大/小).

c)对比甲乙两种姿势所对应丙图中的两种状态,由以下分析可得,_____(甲/乙)图中的姿势比较正确.

【答案】 力臂 0.5 小明 取下一侧的钩码,用测力计斜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此力的力臂,记下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变小 变小 【答题空10】乙.

【解析】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与杠杆垂直,所以从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力臂,故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力臂,所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平衡时,哪端高向哪端调节平衡螺线,所以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2)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如图:

根据实验数据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乘以动力臂为,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当L10.6m时,该乘积也应为:

解得,F10.5N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然小明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实验中杠杆是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所以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正好等于力臂,故小华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当力与杠杆不垂直时,些结论变会不成立了,据此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验证:

可以取下一侧的钩码,用测力计斜着拉杠杆,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我们知道斜着拉杠杆,此力必须会增大,所以代入小华的结论就不成立了。

再测出此力的力臂,代入平衡条件,又可验证小明的结论正确。

4a)由丙图作出拉力F2的力臂L2,即阻力的力臂如图,

可以看出,当α角增大时,阻力L2会变小,由于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F1作用在A点,其实际作用方向与脊柱夹角为 12°且保持不变,即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因为阻力不变,动力臂不变,所以阻力臂减小时,动力F1也变小;

b)如果考虑到人上半身的重力,等于增加了阻力,根据杠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也增大,所以腰背部肌肉的实际拉力将比丙图中F1要大;

c)如图甲弯腰搬起重物时,相当于图丙中的α角较小的状态,以上分析可知,需要较大的肌肉拉力才能使杠杆平衡,即搬起重物,对关节,肌肉不利;

图乙下蹲弯曲膝盖搬起重物时,相当于图丙中的α角较大的状态,需要较小的力就可便杠杆平衡,所以对脊柱关节和肌肉有利,固乙姿势比较正确。

答案: (1). (2). 力臂 (3). (4). 0.5 (5). 小明 (6). 取下一侧的钩码,用测力计斜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此力的力臂,记下测力计的示数,此时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7). 变小 (8). 变小 (9). (1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______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

请你提出一个文中例子之外的可探究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