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段(12分)中国奥运第一人
1932年7月8日上午。上海黄浦江畔。
刘长春,这个正要踏上第十届奥运会征程的中国唯一的选手,踏着微微颤动的渡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他回眸岸上,送行的人们挥动着红红绿绿的小旗,如潮水般向码头边流涌。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汇集成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江上船只都减速行驶,几艘货轮和客轮拉响了汽笛,向即将远行的健儿致敬。刘长春不由涌出两行热泪,心情十分激动、亢奋,可又是沉重、悲壮的。是的,偌大的中国,四万万同胞,第一次出征世界奥运会,仅仅派出他一个选手!自己的两肩,能挑得起这千钧重的国人期待吗……
刘长春14岁时,100米成绩已达到11秒8,400米成绩59秒。1927年,他的百米成绩提高到11秒。年底,他被东北大学录取为体育系学生。一次,与俄侨进行4×400米接力对抗赛,刘长春接第4棒时已经落后几米,可他急如闪电,竟然先于对手十多米到达终点,令俄国裁判目瞪口呆。1929年的一次中、日、德田径运动会上,他以10秒6的百米成绩名列世界前10 名。这是当时世界上中国人百米成绩的最好名次。
7月29日下午4时,在太平洋上颠簸了二十五个昼夜的威尔逊号,在数百华人的欢呼声中抵达洛杉矶港。刘长春乘上轿车,在美国警察的四辆摩托车引导和护送下,直朝唐人街开去。闻讯赶来的华侨华人排成近1公里的长龙,为刘长春欢呼,鞭炮声、锣鼓声、汽笛声、喇叭声冲天而起,场面十分壮观。许多热情的美国人聚集在奥运村,发现刘长春便欣喜地高喊:“China!”请他签名,围住他问长问短,刘长春常久久难以脱身。当然,也有蔑视与嘲弄他的美国人,一家美国报纸登出了他的照片,照片说明是:“看看,这个小中国人明天如何跑法……”
8月1日,第十届奥运会男子百米预赛正式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的刘长春直接参加比赛,被分在第二小组第四跑道。发令枪声一响,各国好手奋力冲刺,刘长春用尽全身力气冲向终点的红丝带,20米,10米,5米,刘长春仍然跑在第四名。美国观众热情地欢呼着,给刘长春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身体触及丝带的一瞬间,他奋力超过了前面一名法国选手。裁判报告他的成绩为11秒35。可惜的是,按照规定只有前8名才有资格参加决赛,而第8名的成绩为11秒02。
刘长春千里迢迢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近月,到达洛杉矶第二天就得参加比赛,身体疲乏,无法正常发挥水平,竟与奥运决赛失之交臂,国人为之扼腕。
【小题1】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插叙刘长春小时候的事情,突出了刘长春哪些特点?(4分)
答:
【小题2】文章第五自然段末尾,作者还选用了一家美国报纸蔑视与嘲弄刘长春的材料,其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小题3】刘长春只身远涉重洋参加奥运会,送行和迎接的场面热烈壮观,海内外华人及华侨的热情和期盼超乎寻常。对此,你有何见解?(4分)
答:
(节选自《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有删改)
【小题1】答案.⑴每当中国小学生遭日本孩子打骂时,刘长春总是挺身而出,决不低头。突出了刘长春倔强勇敢的个性,敢于打抱不平,以及在日本侵略者奴役下受尽屈辱而培养出来的爱国精神。⑵具体记叙刘长春的短跑成绩,以及与俄侨进行4×400米接力对抗赛、反败为胜的事例,突出了刘长春跑得快,具有很强的竞技能力。(每点2分)
【小题2】答案.⑴文章选用一家美国报纸蔑视与嘲弄刘长春的材料,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一些美国人敌视、蔑视中国人的实际情况,与海内外华人、华侨以及热情的美国人盛大的欢迎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了传记真实性的特点;(2分)⑵借此突出刘长春在压力下为赛出好成绩全力以赴,为民族争光的的精神。(2分)
【小题3】答案示例:⑴刘长春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打开了中国进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大门,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激发了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也寄托着每个中华儿女多年的梦想。海内外华人华侨热烈隆重的送行和迎接场面,直接表达了对刘长春的期待和祝福。
⑵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这对当时被称为“东亚病夫”的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来说,无疑象征着一个新的开端。送行和迎接的场面表达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尊和爱国之心。解析:
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