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A,B两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
(3)实验后发现A钟罩和B钟罩内壁小水珠明显比C钟罩内壁小水珠多,说明白天植物的作用强于夜晚.
(4)把三盆植物放阳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将A,B,C装置的叶片摘下,放入热酒精中脱色洗净,然后均滴涂碘液再洗净,叶片不会变蓝的是 .
(5)一段时间后,A,B装置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甲比乙多减少的水分用于植物的 .
【答案】
(1)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
(2)二氧化碳
(3)蒸腾
(4)BC
(5)光合作用
【解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
(2)A装置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导致B装置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A、B两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3)“实验后发现A钟罩和B钟罩内壁小水珠明显比C钟罩内壁小水珠多”,说明白天植物的蒸腾作用强于夜晚.
(4)A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B装置内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C装置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把三盆植物放阳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将A、B、C装置的叶片摘下,放入热酒精中脱色洗净,然后均滴涂碘液再洗净”,叶片不会变蓝的是B、C.
(5)“一段时间后,A、B装置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A比B多减少的水分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消耗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2)二氧化碳;(3)蒸腾;(4)BC;(5)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