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有人用桦尺蛾做了标记实验,他们取一定数量的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进行标记,并且将其随机投放在没有被污染的非工业区和工业污染区.经过一段时间后 ,收回投放的桦尺蛾,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1)桦尺蛾的深色和浅色属于______。
(2)在工业污染区,桦尺蛾比较深的体色对它自身而言是一种______,在该区域深色桦尺蛾的存活率比浅色桦尺蛾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_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发生变化是______的结果。
(4)如果政府紧抓环境保护,禁止污染,那么请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和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
【答案】相对性状 保护色(或有利变异) 适应性 自然选择 如果保护环境,治理已污染的环境,防止新的环境污染,一段时间后,环境条件改善,那么当地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增加,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减少
【解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1)桦尺蛾的深色、浅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在遗传学上是一对相对性状。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保护色;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深色桦尺蛾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的颜色是适应的。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如果保护环境,治理已污染的环境,防止新的环境污染,一段时间后,环境条件改善,那么当地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增加,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