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有的人能卷舌,有的人不能卷舌。能卷舌受显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受隐性基因(a)控制。试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____________性状。
(2)小明的爸爸和妈妈都能卷舌,小明却不能卷舌。小明爸爸和小明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小明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能卷舌的概率是_________,可能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
【答案】相对Aaaa3/4AAAa
【解析】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2)“小明的爸爸、妈妈能卷舌,小明不能转舌”,表明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假设显性基因是A,隐性基因是a,则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爸爸妈妈遗传给不能卷舌(aa)小明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爸爸妈妈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
小明爸爸和小明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
(3)从(2)题遗传图可以看出如果小明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能卷舌的概率是3/4,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题目】蜥蜴的尾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自行脱落。断尾能自主弹跳和扭动,从而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力,为自身逃跑争取时间。
(1)蜥蜴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纲。蜥蜴断尾现象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划分,属于_________行为。
(2)具有尾自切能力的蜥蜴通常会在断尾处发生如下变化:断尾截面愈合→形成再生芽基→芽基细胞分裂及_________→产生新的_________、肌肉等组织→再生出新尾。
(3)为探究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若干只成体蜥蜴进行下表预处理。然后将每只实验个体放入一定长度的跑道一端,用毛刷轻轻敲打蜥蜴,使其跑完全程,记录停顿次数和最大可持续距离。实验分别在30℃和24℃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组别 | 预处理方式 |
甲 | 进行断尾处理,移入30℃气候室适应24小时 |
乙 | A |
丙 | 不进行断尾处理,移入24℃气候室适应24小时 |
丁 | B |
①四组蜥蜴的雌雄比例应该____________。
②与甲形成对照的乙组预处理方式A为___________________,与丙形成对照的丁组预处理方式B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比较甲乙组、丙丁组,实验结果为,断尾的蜥蜴停顿次数__________,最大可持续距离_____________。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比较__________两组实验还发现,温度对未断尾的蜥蜴运动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题目】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病程早期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
(1)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经过________(填序号)时,引起上皮细胞损伤,影响了肾小球的__________作用,导致血浆中大分子_________(物质)进入原尿。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高浓度的葡萄糖是否会对肾小管造成影响?研究人员将肾小管上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与对照组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高浓度的葡萄糖会对肾小管造成损伤,且波动高糖组损伤更大。
组别 | 葡萄糖浓度(mmol/L) | 上皮细胞凋亡率(%) |
对照组 | 5.5 | 3.61 |
稳定高糖组 | 25.0 | 14.86 |
波动高糖组 | 5.5/25.0 | 26.44 |
(3)观察发现,肾小管不同区段的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如图所示。研究显示,当凋亡发生在图中a细胞所在区段时,对肾小管_________原尿中的无机盐、葡萄糖等影响最大。请从细胞形态和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