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如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消费者.
(2)在甲、丙、丁三类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最少的是丁.
(3)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其中形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丁.如果图中的丁的数量大量减少,图中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图中还缺少组成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分解者,丙丁代表消费者.
解答 解:(1)图中甲、丙、丁都有箭头指向乙,表示都能被乙分解利用,因此乙是分解者;甲乙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表示甲能利用乙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简单无机物.因此甲是生产者,则乙、丁是消费者.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消费者.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甲是第一营养级,丙是第二营养级,丁是第三营养级,因此在甲、丙、丁三类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甲,最少的是丁.
(3)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乙,因此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其中形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丁.
丁吃丙,因此如果图中的丁的数量大量减少,丙因捕食者减少而增加,当丙到达一定数量后又因食物不足而减少,所以图中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丁是消费者,因此图中还缺少组成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
故答案为:(1)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消费者
(2)甲;丁
(3)甲→丙→丁;丙;自动调节
(4)非生物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A. | 当生病躺在床,妈妈或爸爸给我喂药,我会从心里感受到家长对我的关心 | |
B. | 当遇到苦闷的事而无法解决时,向老师、朋友或父母亲倾诉、咨询 | |
C. | 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困难不可怕,它能锻炼我的意志!” | |
D. | 就怕照镜子,因为真倒霉,没长得象影视明星那样美丽英俊 |
A. | 酸雨会使河流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的生长 | |
B. | 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 |
C. | 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 |
D. | 温室效应会使一些地区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减产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馒头碎屑 | 馒头碎屑 | 馒头块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搅拌 | 搅拌 | 不搅拌 |
2滴碘液 | 2滴碘液 | 2滴碘液 |
(2)此实验可形成两组对照实验.
(3)1号试管不变蓝,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在消化道内,淀粉的消化除需要唾液外,还需要肠液 和胰液(填消化液).
A. | 酸雨 | B. | 臭氧层破坏 | C. | 温室效应 | D. | 大气污染 |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①蚯蚓 ②沙蚕 ③蜗牛 ④青蛙 ⑤鳝鱼 ⑥青蛇 ⑦蝙蝠.
A. | ①②③ | B. | ④⑤⑥ | C. | ②③④ | D. | ③⑤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