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城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还在湿地养殖鱼、虾、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图.
(1)在如图人工湿地所列举的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3)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排入人工湿地中,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进而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藻类开始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上述例子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答案】
(1)鱼、鸭
(2)通氧气
(3)自我调节
【解析】解:(1)在如图人工湿地所列举的生物中,鱼、鸭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细菌、真菌属于人工湿地中的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通氧气.(3)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排入人工湿地中,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进而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藻类开始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说明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
所以答案是:(1)鱼、鸭;(2)通氧气;(3)自我调节.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以及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理解,了解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题目】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须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 检测项目 | ||
水分蒸腾量 |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 ||
N元素 X Y… | |||
甲 | 较强的光照 | m1 | n1 |
乙 | 较弱的光照 | m2 | n2 |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 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② 实验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