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埃博拉和地区发现埃博拉病毒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2014年09月28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超过6200人受到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人数超过2900人,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人和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世界卫生组织9月26日指出,该组织专家正在对埃博拉疫苗进行临床试验,有望2015年初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1)正常人在患病前后,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应分别属于易感人群和传染源.
(2)研究康复患者的血清有助于研制埃博拉疫苗,是因为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抵抗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质,即抗体.
(3)在免疫学生,“埃博拉”病毒相当于抗原.
(4)疫苗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中,除了控制传染源,还有哪两条?
分析 (1)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解答 解:(1)正常人在患病前缺乏对埃博拉病毒的免疫力,因此属于易感人群;在患病后是能够散播埃博拉病毒的人,因此属于传染源.所以“正常人在患病前后,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应分别属于易感人群和传染源.
(2)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埃博拉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仍然存留.因此“研究康复患者的血清有助于研制埃博拉疫苗”,是因为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抵抗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质,即抗体.
(3)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因此“在免疫学生”,“埃博拉”病毒相当于抗原.
(4)疫苗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中,除了控制传染源,还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两条措施.
故答案为:(1)易感人群;传染源
(2)抗体
(3)抗原
(4)病原体
(5)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预防措施以及抗体、抗原的概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许多人对病毒了解不多,下面对病毒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 | 有的病毒有害,有的病毒有益 | B. | 病毒可以帮助人类杀灭细菌 | ||
C. | 病毒只能引起人类患疾病 | D. | 可以利用病毒来防治农业害虫 |
6.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
A. | 触角 | B. | 口器 | C. | 气管 | D. | 气门 |
10.人的呼吸是有节奏的,在安静状态下,1分钟呼吸的次数大约为( )
A. | 16 | B. | 30 | C. | 75 | D. | 100 |
8.章鱼、蜗牛、蛏等动物,它们共同的特征是( )
A. | 身体呈左右对称 | B. | 身体柔软 | ||
C. |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 D. | 身体呈辐射对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