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两组实验,请回答:

试管

实验材料

滴加液体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

1

馒头碎屑

2ml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1

B

2

馒头碎屑

A

37

10分钟

碘液1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可以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_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__实验。

2)填写1号试管的B处现象是________ ,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____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 ________

3)如果把1试管放入冰水中10分钟,然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变蓝”或“不变蓝”)。

4)图中的______(填“X”或“Y”)曲线能说明馒头(含淀粉)在消化道中发生的变化。

5)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肝脏分泌 _______ 不足造成的,从而影响了 _________ 物质的消化。

6)图中_________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填写字母)。

【答案】2mL清水 对照 不变蓝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变蓝 X 胆汁 脂肪 D

【解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图示中,ABCDEF表示各段消化道,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XY两条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1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唾液,除有无唾液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可以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2mL清水,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

22号试管内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1号试管内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与2号试管相比,1号试管B处的现象是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促进淀粉的消化分解。

3)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人体温度37℃),所以如果把1试管放入冰水中10分钟,然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变蓝。

4)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所以曲线X是淀粉的消化;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所以曲线Y是脂肪的消化。

5)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脏有病的人,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食物。

6)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小肠的这些特点是与它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