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小鼠数量(只) | 饲喂方式 | 实验结果 | |
小肠绒毛.状态 | 体重增长值 (g/只) | |||
甲 | 20 | ? | 数量多排列整齐 | 7.34 |
乙 | 20 |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 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 数量少排列散乱 | 1.84 |
丙 | 20 |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 基本消失 | —0.12 |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______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____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答案】微塑料A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消化和吸收 乙组体重增长,而丙组体重降低 数量多、排列整齐 c
【解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面积大。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有毒的微塑料A能够使小肠绒毛损伤,小肠绒毛损伤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营养吸收障碍、大便异常等症状。
(1)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个不同条件就是单一变量。本探究实验操作中,甲、乙、丙三组的饲喂方式不同,乙、丙组作为实验组,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微塑料A,甲组作为对照组,饲料中不含微塑料A,因此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一般来说,在探究实验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因此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每日给每只小鼠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饲喂27天。乙、丙组作为实验组,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微塑料A,其它条件相同。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组每日给每只小鼠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饲喂27天后,发现小鼠的小肠绒毛数量少,排列散乱,体重增长值为1.84g/只;丙组每日给每只小鼠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饲喂27天后,发现小鼠小肠绒毛基本消失,体重呈负增长。由此可见乙组体重稍微增长,而丙组体重增长值为负值,体重降低。说明微塑料A的含量越大,对小肠绒毛的损伤越严重,从而对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损伤越严重。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数量多,排列整齐的状态,并且小鼠体重显著增长,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a.塑料制品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甚至被人们称为“白色垃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可是塑料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又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找到了很多的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如布袋、竹篮等,塑料制品替代品的推广可以有效地减少“白色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能够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符合环保理念,b不符合题意。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会增加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故c符合题意。
d.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这种微生物能够把微塑料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够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