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农民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很好,但一段时间后效果越来越差,后来又换一种杀虫剂后,效果也是开始好,后来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害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而大量存活下来 | |
B. | 害虫经过长期的努力适应了有杀虫剂的环境 | |
C. | 少数抗药性强的害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 |
D. | 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 解:A、害虫本身就存在着抗药性,不是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害虫逐渐产生抗药性的,A错误;
B、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害虫对杀虫剂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B错误;
C、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C正确;
D、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并不是这种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我国重点查禁的毒品中俗称“白粉”的是( )
A. | 可卡因 | B. | 吗啡 | C. | 海洛因 | D. | 冰毒 |
1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1)本实验中,乙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实验甲和乙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水分.
(3)实验设计中,甲和丙能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不能.
(4)本实验中共有几组对照实验?三.
(5)本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里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2)实验甲和乙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水分.
(3)实验设计中,甲和丙能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不能.
(4)本实验中共有几组对照实验?三.
(5)本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6.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 | 酵母菌 | B. | 细菌 | C. | 青霉 | D. | 蘑菇 |
13.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是一种健康食物,海带中的碘源自于吸收海水中富含的碘元素,这一现象主要与海带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有关,请问是哪个结构( )
A. | 细胞壁 | B. | 细胞膜 | C. | 细胞质 | D. | 细胞核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变凸则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 |
B. | 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变大 | |
C. | 听觉得形成是在听小骨 | |
D. | 耳郭是声音进入中耳的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