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观察如图的显微镜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括号内填写数字)
(1)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___和[②]___。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___]___。
(3)光线较弱时,应选用[③]的___。
(4)若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在___(物镜或目镜)上。
(5)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取镜和安放 B、对光 C、观察 D、放置玻片标本 E、整理实验台
【答案】目镜 物镜 ⑤ 细准焦螺旋 凹面镜 目镜 B D C E
【解析】
据图可知: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因此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②物镜。
(2)调节⑤细准焦螺旋能使观察到的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3)实验中调节显微镜视野的明暗程度,我们用遮光器和凹面镜,如果光线较暗,应该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和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如果光线较强,应该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此时说明污物在目镜上。
(5)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和清洁收镜整理等步骤,故正确顺序为:A→B→D→C→E。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分析作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若要探究氧气是由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的,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___。
(3)有同学年利用光甲源装置与进试行了管进的一步距探究离,实验如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50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 65 | 35 | 15 | 6 | 1 |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__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__(填“左”或“右”)移动。
(5)请你在方框上补充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十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