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碳元素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分析 对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图中 ①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②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表示灌木;决定种群密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答 解:(1)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则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说明物种②能耐受较弱光照;c点后,灌木的种群密度减少,说明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
(2)该地区经过治理,增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同时增加的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碳元素(CO2),增加了农林产品的产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故答案为:(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乔木
(2)碳元素
点评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物像“F”,他将物像从1图调成了2图,则他将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和视野明暗程度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
A. | 右上方;视野变亮 | B. | 右上方;视野变暗 | C. | 左下方;视野变亮 | D. | 左下方;视野变暗 |
2.“金蝉脱壳”的本意是指昆虫( )
A. | 产卵繁殖后代 | B. | 卵孵化成幼虫 | ||
C. | 蛹羽化成昆虫 | D. | 退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
12.我国有一种名贵的植物--鹅掌楸,高可达40米.长约6~12厘米的叶片形似马马褂,所以又称“马褂木”,独特的叶形使其成为价值较高的观赏树种.鹅掌楸零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一些地区,属于被子植物.以下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少、分布不广的植物 | |
B. | 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细胞六大器官 | |
C. | 被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有利于萌发 | |
D. | 常见的农作物、花卉、果树、蔬菜等绝大多数都是被子植物 |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麦蒸腾作用的水主要是通过气孔散失的 | |
B. | 槐树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都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 |
C. | 兔子听到异常声音竖起耳朵是防御行为 | |
D. | 向日葵可以影响周围的空气湿度,这属于牲影响环境 |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性生殖特点的是( )
A. | 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 B. | 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
C. | 繁殖速度快 | D. | 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