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实验解答了这一问题.右图是巴斯德的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2)巴斯德做出的假设是:微生物来自空气.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B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A瓶煮沸,B瓶不煮沸.
(5)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A瓶.甲图中变质的原因是肉汤中含有微生物
(6)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分析 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分析题意可知,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呢?是有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则他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2)巴斯德做出的假设是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
(3)甲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乙图中A瓶空气能进入瓶中而细菌会落在弯曲部位,不能进入;B瓶将瓶颈打断,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落入肉汤,因此它们的控制变量也是细菌的有无.
(4)甲图A瓶中的肉汤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A瓶;因此甲图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
(5)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乙图中将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6)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中,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故答案为:(1)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2)微生物来自空气
(3)B
(4)A瓶煮沸,B瓶不煮沸
(5)A;肉汤中含有微生物
(6)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点评 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细菌),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
A. | 口 | B. | 体壁 | C. | 体表 | D. | 环带 |
A. | 鸟 | B. | 昆虫 | C. | 绿化植物 | D. | 农民 |
A. | 细胞 | B. | 组织 | C. | 器官 | D. | 系统 |
A. | 医生和护士 | B. | 消防人员 | C. | 每个公民 | D. | 老师 |
A. | 细胞质 | B. | 叶绿体 | C. | 液泡 | D. | 糖分 |
A. | 南橘北枳 | B. | 草盛豆苗稀 | C.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D. | 雨露滋润禾苗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