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某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设计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不透光纸片将叶片的A处从上下两面遮盖,B处暴露在阳光下(如图一)③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 ④将叶片水浴加热,叶绿素溶解后取出漂洗 ⑤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冲洗碘液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的操作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2)步骤④中,水浴加热,溶解叶绿素时选用图二中的b装置(填a或b).
(3)滴加碘液后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B处变蓝(填A或B),原因是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步骤②的作用是叶片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2)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步骤④中,水浴加热,溶解叶绿素时选用图二中的b装置.
(3)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去掉碘液颜色的干扰,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现象是:用黑纸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B变成蓝色,原因是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4)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形成对照实验 
(2)b
(3)B;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4)氧气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20世纪50年代,婆罗洲的许多亚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且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也等到了控制.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DDT杀死了蚊子,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无形中建立了一条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的大量繁殖.在其一手造成的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000只猫,英国空军执行了一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
(1)蚊子属于昆虫,昆虫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2)壁虎、老鼠和猫着三种动物中,老鼠属于恒温动物.
(3)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随意杀死某种动物吗?
(4)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蚊子作为食物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5)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女士发表了一份震惊全美国的报告,并出版了一本《寂静的春天》的书,她提出警告:DDT等化学药品的滥用已经引起了生态和健康灾难,这本书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