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依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
2015年3月24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结核的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其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另外接种卡介苗、积极参加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该病.
(1)结核杆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患者出现“咯血”症状,说明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在肺结核的化学治疗中,“早期”的目的是做到早发现、早治愈,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联合”用药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以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导致结核杆菌在短期内对该药产生耐药性,致使治疗失败.从遗传学分析,之所以能够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结核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4)接种卡介苗后,之所以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原因是,在体内产生了一种能够抵抗结核杆菌的特殊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大液泡、叶绿体.
(2)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4)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5)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 解:(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核.因此结核杆菌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患者出现“咯血”症状,是由于肺泡壁外的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因此“咯血”说明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结核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早发现、早治愈,这属于预防传染病三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联合”用药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需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以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导致结核杆菌在短期内对该药产生耐药性,致使治疗失败.从遗传学分析,之所以能够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结核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4)接种卡介苗后,之所以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原因是,在体内淋巴细胞产生了一种能够抵抗结核杆菌的特殊物质,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结核杆菌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无成形的细胞核;
(2)毛细血管;
(3)控制传染源;基因突变;
(4)抗体;特异性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