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12/101/c9a46593.png)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4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将4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问:
(1)1号试管中,用磨碎的馒头,模拟了
(2)1号试管馒头碎屑如果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
(3)该实验成功可以说明淀粉在消化道的
(4)该实验中,对照组是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12/101/c9a46593.png)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4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但不搅拌.
将4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变化.请问:
(1)1号试管中,用磨碎的馒头,模拟了
牙齿的咀嚼
牙齿的咀嚼
,将馒头碎屑和唾液摇匀,模拟了舌的搅拌
舌的搅拌
,实验结果中,2、3、4号试管中馒头可能变成蓝
蓝
色.(2)1号试管馒头碎屑如果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
淀粉
淀粉
在唾液淀粉
唾液淀粉
酶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2号试管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清水中不含淀粉酶,淀粉没有变化
清水中不含淀粉酶,淀粉没有变化
.3号试管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馒头块和唾液接触面积小,淀粉没被消化完
馒头块和唾液接触面积小,淀粉没被消化完
_.(3)该实验成功可以说明淀粉在消化道的
口腔
口腔
开始被消化.(4)该实验中,对照组是
1
1
号.分析: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将食物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解答:解:(1)在口腔中通过牙齿的咀嚼,能将食物磨碎;用馒头碎屑就是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在口腔中,通过舌的搅拌,可以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将馒头碎屑和唾液摇匀,就是模拟了舌的搅拌.2、3、4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消化或没有被完全消化,淀粉遇碘变蓝;因此,滴加碘液后,2、3、4号试管中的液体会变蓝.
(2)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清水中不含任何消化酶,淀粉不会发生变化.3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只有一部分淀粉发生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2、3号试管会变蓝.
(3)淀粉在口腔处发生初步消化,变成麦芽糖.
(4)该探究实验中,2、3、4号试管都是实验组,1号试管是对照组.
故答案为:
(1)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蓝
(2)淀粉;唾液淀粉;清水中不含淀粉酶,淀粉没有变化;馒头块和唾液接触面积小,淀粉没被消化完
(3)口腔
(4)1
(2)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清水中不含任何消化酶,淀粉不会发生变化.3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只有一部分淀粉发生了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2、3号试管会变蓝.
(3)淀粉在口腔处发生初步消化,变成麦芽糖.
(4)该探究实验中,2、3、4号试管都是实验组,1号试管是对照组.
故答案为:
(1)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蓝
(2)淀粉;唾液淀粉;清水中不含淀粉酶,淀粉没有变化;馒头块和唾液接触面积小,淀粉没被消化完
(3)口腔
(4)1
点评:淀粉遇碘变蓝,用碘液作试剂,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