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人做了以下试验:在标本瓶内装几只蟑螂以及它们吃的食物,瓶口用白纱布封住,使瓶内透气。白天用黑纸袋套在瓶外,使瓶内成为暗室;晚上揭开黑纸袋,用灯照明,使瓶内成为白天。经过一星期左右,蟑螂调整了自己的节律,在人工的“黑夜”活动了。
(1)判断下列两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蟑螂在自然状态下的黑夜活动,属于行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动,属于行为。
(2)据图判断:蟑螂属于哪一类动物? ;你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1)先天性;学习;
(2)蟑螂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因为足和触角分节;有3对足和2对翅。
【解析】试题分析:(1)蟑螂在黑夜活动,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
(2)蟑螂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另外在节肢动物的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个口器,有的有单眼和复眼,有的只有复眼,3对足,2对翅属于节肢动物。
(3)蟑螂的生殖方式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题目】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须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 检测项目 | ||
水分蒸腾量 |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 ||
N元素 X Y… | |||
甲 | 较强的光照 | m1 | n1 |
乙 | 较弱的光照 | m2 | n2 |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 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② 实验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