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这2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 mL,再向A试管中加2 mL清水,向B试管中加2 mL唾液,将两支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隔水加热5~10分钟,待冷却后,再向2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

(1)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是实验组,__________是对照组。

(3)两组加的清水或唾液都是2 mL,这是因为要遵循__________原则。

(4)A组的现象是__________,B组的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 验证唾液淀粉酶是否能分解淀粉 B A 单一变量 变蓝 不变蓝

【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唾液淀粉酶是否能分解淀粉。

(2)通过图可以知道,B试管加入了唾液,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是实验组,A起对照作用。
(3)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两组加的清水或唾液都是2mL,这是因为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A组加入的是清水,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变蓝,B组加入的唾液,淀粉被分解了,因此不变蓝。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分析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回答问题。

1886年,德国的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麦尔为此推想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证明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

1898年,荷兰的贝杰林克再次证明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发现,他用“病毒”来命名这种致病因子。同时,德国的莱夫勒和费罗施也证明了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也是“滤过性病毒”。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才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发展的新时代。

(1)麦尔发现的问题:烟草花叶病能够____。为此做出的推测:______

(2)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____________。由此他做出了新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

(3)后来又有三位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伊万诺夫斯基的重大发现,并将这种致病因子命名为____

(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病毒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烟草花叶病毒是___

(5)病毒的发现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