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的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个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叫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是,如果把白冠雀幼雏a移到黄莺群中,它却学不会黄莺的叫声。
(1)a的鸣叫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行为作用的结果。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a的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
(3)上述实验说明,行为是在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答案】
(1)学习
(2)遗传物质(或基因)
(3)学习,先天性行为
【解析】(1)材料中a鸟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是a鸟通过学习而得来的行为,为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的形成与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有关,a 鸟学不会黄莺的呜叫声,是因为a鸟的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遗传物质。
(3)由材料可以知道: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得到的行为。
所以答案是:(1)学习;(2)遗传物质(或基因);(3)学习;先天性行为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当我们细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这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呢?与舌的搅拌有关呢?与口腔里的唾液有关系吗?该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他们的问题,做出的假设是馒头的变甜与_____有关系。为此做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切碎C块不做处理。将口漱净,取10毫升唾液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备用。

第二步: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分别放入A、B馒头碎屑,③号试管放入C馒头小块。

第三步:在①号试管中注入2亳升唾液,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都充分搅拌。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第四步: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取出后冷却。

第五步: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在上述横线上填写出该生物兴趣小组做出的假设。

(2)本实验中模拟口腔中正常摄食条件的是_____号试管,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模拟了_____的作用。

(3)若以①号和②号试管为一组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____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

(4)若以①号和③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其中的变量是_____。分工合作,观察记录。

(5)该兴趣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