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①②③代表某些物质,ABC代表某些系统。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①为_____________,其进入循环系统后,它由__________细胞运载。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提供,主要通过______(器官)进入循环系统,细胞内产生的代谢废物须经过肾单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由[___]______________系统排出。

(3)除了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需要___________系统(写出一个)的参与使各系统协调一致,成为统一整体。

【答案】氧气 B 消化 小肠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泌尿 神经

【解析】

观图可知,①为氧气,②为二氧化碳,③为食物残渣,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C为泌尿系统。

1)人体吸入氧气,吐出二氧化碳,故①为氧气,②位二氧化碳;氧气主要由红细胞运载;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由消化系统提供;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例如食物中的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通过小肠的吸收进入血液运往全身;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 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由泌尿系统排出;

3)除了图中所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外,还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使各系统协调一致,成为统一整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为:

河道修复→引入食藻虫→种植沉水植物→投放鱼、贝、螺等

材料2: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如图所示。

材料3: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叫做种间关系。生物种间关系十分复杂,比如说有以下几种:

共生(Symbiosis):指两物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共生是一种密切的、结合牢固的种间合作关系。

寄生(Parasitism):指一种生物(寄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寄生是生物种间的一种对抗性的相互关系。

捕食(Predation):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叫捕食者,后者叫被捕食者。捕食也是一种种间的对抗性相互关系。

竞争(Competition):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竞争的结果,大多数是一方替代另一方。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

(1)“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中,引入食藻虫,可减少池塘中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_____。治理过程的最后一步中,投入适量黑鱼、鲢鱼等生物,是为了_____

(2)在材料2的生态系统中,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其中桑与蚕是_____关系。请你再写出两种生物(除材料中提到的外),使它们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关系: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