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如图所示是进行人工呼吸的几个步骤,根据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要求,进行正确的排序,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当有人因为煤气中毒而停止呼吸时,可以用该方法进行急救,那么,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填字母序号后位置表示):BCA.
(2)清除被抢救者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是为了保持呼吸道畅通.
(3)捏紧被抢救者的鼻孔吹气是为了避免气体从鼻孔漏出.
(4)在给被抢救者吹气的过程中,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相同.
(5)如果被抢救者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从口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分析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
解答 解:(1)人工呼吸正确的操作步骤:B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C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A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内吹气次数为15-20次,即操作顺序一般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故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BCA.
(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是为了保持呼吸道畅通.
(3)人工呼吸吹气时应捏紧患者的鼻孔,是为了避免气体从鼻孔漏出.
(4)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5)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故答案为:(1)BCA
(2)保持呼吸道畅通
(3)避免气体从鼻孔漏出
(4)呼吸频率
(5)隆起;口
点评 熟记人工呼吸的具体措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 )
A. | 3%-5% | B. | 7%-8% | C. | 8%-10% | D. | 10%-15% |
5.实验探究题:
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该实验.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毫升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和3两只试管进行对照试验.
(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馒头遇到碘液不变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淀粉已经全部被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4)把试管放入37℃温水的烧杯里5~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的温度.
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该实验.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馒头碎屑或块 | 馒头碎屑适量 | 馒头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清水或唾液 | 2毫升唾液 | A | 2毫升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水浴保温 | 放入37℃水中5~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和3两只试管进行对照试验.
(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馒头遇到碘液不变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淀粉已经全部被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4)把试管放入37℃温水的烧杯里5~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的温度.
12.如图为上肢肌肉细胞处血液流动及物质交换模式图,据图分析血管a、c中流的血液分别是( )
A. | 动脉血、动脉血 | B. | 静脉血、静脉血 | C. | 静脉血、动脉血 | D. | 动脉血、静脉血 |
7.如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 甲和丙 | B. | 甲和丁 | C. | 乙和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