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诗歌词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 )A.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D. |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据此解答.
解答 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故选:C.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近年来禽流感等传染病流行,向人类发出了新的挑战.下列有关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病毒是传染源 | |
B. | 传染病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 |
C. | 积极研制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 |
D. |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
20.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 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 |
B. | 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 | |
C. | 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 |
D. | 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
7.下列与人的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不是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 |
B. | 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 |
C. | 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 |
D. | 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
17.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 | |
B. | 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的保护幼根和根毛 | |
C. | 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树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水 | |
D. | 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输导组织 |
4.“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 |
B. | 鸟飞行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 |
C. | 鱼鳃呈鲜红色,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在水中进行呼吸 | |
D. | 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着协调作用 |
1.人的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
A. | 脑和脑神经 | B. | 脊髓和脊神经 | C. | 脑和脊髓 | D. | 脑神经和脊神经 |
2.与人体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
A. | 主动脉 | B. | 肺静脉 | ||
C. | 肺动脉 | D. | 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