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如图为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A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实验变量都是B.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多少   C、肉汤的多少   D、空气的有无
乙图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是A瓶沸腾,B瓶不做处理.
(3)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结论?是.
(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证实了微生物也不能自然发生,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生命,这就是“生生论”的观点,从而推翻了关于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论”.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

解答 解:(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甲、乙两组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B瓶不作处理.
(3)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所以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需要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4)通过比较巴斯德得出结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二是来自于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称之为“生生论”.否定了关于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论”.
故答案为:(1)A;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B;A瓶沸腾,B瓶不做处理;
(3)是;
(4)生生;自然发生.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细菌),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