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是黄色的,常常成群聚集在粮仓里的粮食堆中.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容易饲养,因此常用来作为鱼类的饵料.光照条件是否会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呢?针对这一问题某组同学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在制定实验方案时的假设和争论的几个问题,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建议.(1)该组同学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
(2)实验用黄粉虫的数量:
A.每组一只 B.每组十只
你的建议是选择B方案,原因是可以减小误差.
(3)环境的选择:
A.只改变光照,其他条件都相同
B.改变光照和温度
你的建议是选择A方案,原因是变量唯一.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光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
(2)不能用1只黄粉虫幼虫,如果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黄粉虫幼虫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可见A符合变量唯一原则,所以选择A方案.方案B有光照和温度两个变量.
故答案为:(1)光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
(2)B;可以减小误差;
(3)A;变量唯一
点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下列各项对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太阳的能量属于光能 | |
B. | 人类的食品中有植物,也有动物,它们都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 | |
C. | 没有能量,所有生物也可以照样生活下去 | |
D. |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
1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满江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A、B或A、C进行对照试验.
(三)实验反思: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所选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
(四)交流讨论:
(1)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废旧电池?合理保管,集中回收处理.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 | A | B | C | D | E |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 | 1升 | 1升 | 1升 | 1升 | 1升 |
加7号废电池的数量 | 不加 | 2节 | 1节 | 2节 | 2节 |
加满江红的数量 | 不加 | 不加 | 不加 | 15克 | 30克 |
放同样大小的小鱼的数目(条) | 2 | 2 | 2 | 2 | 2 |
平均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 15 | 3 | 5 | 8 | 10 |
(1)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满江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A、B或A、C进行对照试验.
(三)实验反思: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所选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
(四)交流讨论:
(1)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废旧电池?合理保管,集中回收处理.
12.鸟类的生殖行为中一定会有的行为是( )
A. | 求偶、交配、产卵 | B. | 筑巢、交配、育雏 | C. | 求偶、产卵、孵化 | D. | 产卵、孵化、育雏 |
19.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 加入物质 | 温度/℃ | 时间/分钟 | 加入碘液 |
1 | 淀粉糊+唾液 | 37 | 5 | 不变蓝 |
2 | 淀粉糊+胃液 | 37 | 5 | 变蓝 |
3 | 淀粉糊+唾液 | 0 | 5 | 变蓝 |
A. | 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
B. | 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 |
C. | 对比2和3,得出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 | |
D. | 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 |
16.如何区分一只圆柱形动物是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主要依据( )
A. | 身体是否分节 | B. | 身体是否细长 | ||
C. | 是否生活在土壤里 | D. | 是否具有肛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