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是“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分析回答: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作用、B是        作用。
(2)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填字母)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 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1)光合,呼吸(2)A(3)B(4)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少开车等

(1)据图示知A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光合作用;B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
(2)因为A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含量减少。
(3)碳氧平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指各占一半。
(4)只要是能减少二氧化碳生成和促进二氧化碳吸收的措施就可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为验证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植物体进入动物体内,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把一盆栽番茄植株放在玻璃钟罩内(如下图),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无放射性)依图中所示输入罩内,然后关闭进气阀。一段时间后,把番茄植株移出,洗去土壤,用仪器记下根系的放射性碳的剂量。再把这些根烘干,切成小块,放到养着饥饿金鱼的不带放射性物质的金鱼缸内,4天后,把金鱼从缸中取出,经检测发现鱼组织内放射性碳超过正常水平。请回答:(7分)

(1)该实验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            
A.氧循环      B.碳循环    C.氮循环      D.水循环
(2)若要设置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正确的方法应是         
A.把番茄换成天竺葵       
B.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换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把土换成蒸馏水       
D.把金鱼换成蝌蚪
(3)放射性碳首先必须通过植株的        作用转化成有机物,然后运输到根部。
(4)如果这项实验的研究中,把植株放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实验结果将是                     
                           ;理由是                                          。
(5)简要说明含放射性碳的植物组织进入金鱼组织的过程。(2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