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或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或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2)下图是松毛虫个体发育中两个阶段的图片,请据图说出它的个体发育属于
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
;甲图表示的是
幼虫
幼虫
阶段.
(3)松毛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8条,则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34条
34条

(4)在遗传学中,灰喜鹊的长喙和短喙是一对
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
.一对雌雄灰喜鹊都是长喙,所繁殖的后代中却出现了短喙个体,请判断隐性性状是
短喙
短喙
分析:此题涉及了生物防治、昆虫的发育、基因及其显性与隐性、生态系统等知识,是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认真作答.
解答:解:(1)、农药防治是用喷洒农药来消灭害虫,污染环境.而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引进害虫的天敌来消灭害虫,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农药防治不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随着农药的长期使用,害虫就会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就会抵抗住适应有农药的环境,则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就达不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完全变态发育是指像家蚕那样生殖过程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完全变态则是经过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无蛹这个时期.甲图是幼虫时期,与乙图的成虫时期相比,差别显著,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
(3)、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减少一半,这样就会使得形成的受精卵里的染色体又和原来的一样,保证了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不变.松毛虫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68条,则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就会减少一半为34条.
(4)、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灰喜鹊的长喙和短喙符合相对性状的定义.亲代都为长喙,子代中出现短喙,所以判断出短喙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故答案为:(1)生物防治;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或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2)完全变态;幼虫
(3)34条
(4)相对性状;短喙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较多,综合性很强,需要仔细考虑,认真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