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白萝卜露出地面的部分常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个事实直接说明( )A. | 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 B. |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 ||
C. | 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 D. | 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分析 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如大白菜心是黄白色而外面的叶是绿色,据此解答.
解答 解: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白萝卜露出地面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这种现象说明叶绿素只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白萝卜露出地面的部分常会变绿色,这可以作为叶绿素只在光下才能形成的实例.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知道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W 人体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
A. | 箭头①所示气体为二氧化碳 | |
B. | 箭头②所示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 |
C. | 箭头②所示气体为氧气 | |
D. | 血液经过此处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
2.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昌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照,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反比,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越强.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 试管中的液体 | 条件 | 实验现象 |
1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有气泡,叶片上浮 |
2 |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
3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黑暗 |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照,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50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 65 | 35 | 15 | 6 | 1 |
17.下列对图示昆虫发育过程的描述,最正确的是( )
A. | 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 |
B. | 幼虫与成虫的生活习性有较大差异 | |
C. |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 |
D. | 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
2.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 阳光-草-兔-鹰 | B. | 草-兔-鹰-细菌 | C. | 草-兔-鹰 | D. | 鹰-兔-草-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