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黄河曾因污染而失去应有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加强了对黄河的合治理,使该河的生态系统又得到了重新恢复和改善。如今,两岸花红柳绿,鱼游虾戏,成了市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河水的质量到底如何?河里的鱼虾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对于这些问题,市内某中学的几位同学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首先选取该河中5种不同的生物,对它们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请当地环保部门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体重某种有毒物质含量/mg |
某鱼 | 小虾 | 97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55 |
小球藻 | 4 | |
小虾 | 水蚤、小球藻 | 32 |
水蚤 | 小球藻 | 16 |
请根据表中内容,分析回答:
(1)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
(3)根据表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解释该河中某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为什么最高?
。
(4)如果人们在该河中大量地捕鱼捉虾,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将会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
(5)根据生态学原理及目前状况,你认为黄河还应该如何治理?(至少写2条)
【答案】
(1)小球藻→水蚤→小虾→某鱼
(2)小球藻(唯一)
(3)某鱼是该生态系统内的最高消费者,有毒物质随食物链而富集(必须指出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而富集才可得分)
(4)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或生态失衡)
(5)一是减少污染物摊放,二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三是不断更新水体;四是禁止捕鱼捉虾(答出其中之二即可得分)
【解析】(1)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终点是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由表可知:小球藻是生产者,水蚤、小虾、河蚌、某鱼是消费者,所以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小虾→某鱼、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河蚌、小球藻→小虾→某鱼,其中最长的一条是:小球藻→水蚤→小虾→某鱼.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成分.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某鱼).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在该河中大量地捕鱼捉虾,引起小球藻的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
(5)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所以根据生态学原理及目前状况,治理黄河应该一是减少污染物摊放,二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三是不断更新水体;四是禁止捕鱼捉虾等做起.
所以答案是:(1)小球藻→水蚤→小虾→某鱼 (2)小球藻(唯一)
(3)某鱼是该生态系统内的最高消费者,有毒物质随食物链而富集
(必须指出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而富集才可得分)
(4)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或生态失衡)
(5)一是减少污染物摊放,二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三是不断更新水体;四是禁止捕鱼捉虾(答出其中之二即可得分)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即可以解答此题.
【题目】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 甲 | 乙 |
馒头的处理 | 等量馒头碎屑 | 等量馒头碎屑 |
加入的液体 | 2毫升清水 | 2毫升A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水浴温度 | 37℃ | |
5—10分钟后取出,滴加两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的变化 |
(1)若甲乙两组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则乙试管中应加入的液体A是________。
(2)“搅拌”是模拟口腔中________ (填“牙齿”或“舌”)的作用。
(3)滴加碘液后,乙试管中颜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________被分解成了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