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3年3月,我国出现由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为作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专家追踪研究可能传播该疾病的禽类,并积极研制相关疫苗,同时提醒公众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平时要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感染疾病。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
(1)引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称为________。
(2)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成为禽流感疾病流行的_____________。
(3)为预防该传染病,最好是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___免疫,是人体的第___道防线。
(4)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
(5)健康人注射甲肝疫苗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
【答案】病原体传染源抗原抗体特异性三保护易感人群不能
【解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的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引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成为禽流感疾病流行的传染源。
(3)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是抗原而不是抗体。所以“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5)疫苗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只是对相应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出生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因此,健康人注射甲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对H7N9禽流感病毒产生作用。
【题目】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 | 加入物质 | 温度 | 加入碘液 |
1 | 淀粉糊+唾液 | 37℃ | 不变蓝 |
2 | 淀粉糊+唾液 | 0℃ | 变蓝 |
A. 需要适宜的pH值
B. 需要适宜的温度
C. 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D. 效率很高
【题目】下表中的液体样本为某健康人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肾小管末端的尿液,表中的数据为各样本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单位:克/100毫升),请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 样本A | 样本B | 样本C |
水 | 98 | 90 | 96 |
蛋白质 | 0.03 | 8 | 0 |
葡萄糖 | 0.1 | 0.1 | 0 |
无机盐 | 0.72 | 0.72 | 1.1 |
尿素 | 0.03 | 0.03 | 1.8 |
(1)样本A是____________,与样本B相比,其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度降低,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作用。
(2)样本B承担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本C中如果出现血细胞,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病变所导致。
(4)健康人的样本C中不含葡萄糖,但当一次摄入过多的糖时,样本C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