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方法:________.
【答案】 巴斯德 A B 巴氏消毒法
【解析】试题分析:(1)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巴斯德,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2)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3)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故选B;(4)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提出了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题目】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的清真小吃。它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中写道:“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 。关于艾窝窝的一首民谣道貌岸然出了它的做法:“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黏软,口味香甜。
(1)请你分析“艾窝窝”的食材,包括:①糖类,②________ , ③_________三大能源物质,以及维生素B1,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2) 人体摄食“艾窝窝”后,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易于下咽。通过生物课所学知识,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注:艾窝窝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的有无。)
组别 | 1 | 2 | 3 | 4 |
艾窝窝碎屑或 艾窝窝块 | 适量艾窝窝碎屑 | 适量艾窝窝碎屑 | 适量艾窝窝块 | 适量艾窝窝碎屑 |
唾液/清水 | 2mL唾液 | 2mL清水 | 2mL唾液 | A |
温度 | 37℃ | 100℃ | ||
加入碘液 | 5滴 |
①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除了唾液的有无以外,其余条件应__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________号试管。
②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__两组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③若要利用1号和4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A处进行补充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________条曲线是淀粉的消化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在阶段______(填字母),即__________结构中被消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