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100多年前人们在腐烂变质的肉汤中发现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当时,有些人推测: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能是由腐肉变成的.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不认同这一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为了检验其假设,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新鲜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烧瓶里,把甲烧瓶的瓶颈烧软,拉成鹅颈状的弯曲、细长的瓶颈,乙瓶的瓶口则保持敞开.然后他煮沸甲乙两瓶内的肉汤.放置一定时间后,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开始腐败变质并出现大量的微生物,而相同时间内甲瓶的肉汤却新鲜如初,且没有发现微生物.他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据此,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不会自然生出微生物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1)上述研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观察现象、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请问:巴斯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
(2)巴斯德提出的假设是什么?
(3)装入甲、乙两瓶中的肉汤为何要煮沸?
(4)试验中设计了把甲烧瓶的瓶颈烧软,拉成弯曲、细长的鹅颈状瓶颈,乙瓶的瓶口则直接敞开.请说明其设计的巧妙之处: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细菌不能进入,把乙瓶的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保证了变量唯一.

分析 科学探究考查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变量的判断.

解答 解:(1)分析题意可知,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呢?是有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则他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吗?
(2)根据提出的问题,巴斯德作出了相应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于空气.
(3)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因此甲、乙两瓶的肉汤要煮沸,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细菌不能进入,把乙瓶的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故答案为:(1)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吗?
(2)使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于空气.
(3)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4)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细菌不能进入,把乙瓶的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保证了变量唯一.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