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生物中,通常生活在石块下、腐烂的木料中或潮湿的草丛中的是
A.麻雀B.蚂蟥C.鼠妇D.袋鼠
【答案】C
【解析】
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这些适应性的特征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A.麻雀是杂食性的鸟类,无论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泽和农田,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各类森林和灌丛中,多活动于林缘疏林、灌丛和草丛中,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多在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城镇和乡村,河谷、果园、岩石草坡、房前屋后和路边树上活动和觅食,不符合题意。
B.蚂蝗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数为海水,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多在温湿的地区。许多种蚂蝗以吸取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不符合题意。
C.在花盆、石块下、腐烂的木料中或潮湿的草丛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符合题意。
D.袋鼠是食草动物,吃多种植物,有的还吃真菌类。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动。大多袋鼠喜欢以树、洞穴和岩石裂缝作为遮蔽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目】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妈蚁柄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为食。有人针对此现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1)你对这一问题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
(2)下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探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 没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 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 | |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 43 | 72 | |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 5月25日-6月16日 | 0→6.2 | 0→31.0 |
6月17日—8月3日 | 0→10.2 | 31.0→72.9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研究人员选择的两个观测点是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该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
【题目】科学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科普小组利用蝌蚪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设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 实验对象 | 加入物质 | 实验条件 | 预期现象 | ||
甲 | 同期孵化、生长发育相似的蝌蚪各10只 | 不做处理 | 1000ml池塘水 | 等量食物、适量甲状腺激素 |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 提早发育成小青蛙 |
乙 | 切除甲状腺 | 1000ml自来水 | 等量食物 | 发育停止 | ||
丙 | 不做处理 | 1000ml池塘水 | 等量食物 | 发育正常 |
(1)你认为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并阐明理由______。
(2)某山区水塘里出现类似乙装置的预期实验现象--巨型蝌蚪,科普小组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推测,该地区婴幼儿易患______。
(3)若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科普小组通过分析甲、丙两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科普小组想进一步探究“胰岛素对小狗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如果采用饲喂胰岛素的方法,能否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