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A、B两区稻田,统计了稻螟(水稻的害虫)和青蛙(稻螟的天敌)的数量变化情况,并绘制成如曲线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稻螟属于昆虫.青蛙和稻螟在发育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2)稻螟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
(3)从图中Ⅰ点开始,A区稻螟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4)B区使用了杀虫剂甲胺磷一段时间后,稻螟的数量增长至比使用前还多,为什么?
(5)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稻螟属于昆虫.青蛙和稻螟在发育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
.(2)稻螟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长大而生长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长大而生长
.(3)从图中Ⅰ点开始,A区稻螟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被青蛙捕食
被青蛙捕食
.(4)B区使用了杀虫剂甲胺磷一段时间后,稻螟的数量增长至比使用前还多,为什么?
农药的使用毒杀了青蛙,并对稻螟进行了选择,存活的抗药性稻螟没有了天敌而迅速增加.
农药的使用毒杀了青蛙,并对稻螟进行了选择,存活的抗药性稻螟没有了天敌而迅速增加.
.(5)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据此答题.
解答:解:(1)青蛙的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地两种类型之一.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稻螟.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因此,青蛙和稻螟在发育过程中的相同点是变态发育.
(2)大多数的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撑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当昆虫逐渐长大时,外骨骼就会限制昆虫的生长,昆虫在生长过程中脱去外骨骼的现象就是蜕皮现象.因此,稻螟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从图中Ⅰ点开始,A区稻螟逐渐减少的原因是由于青蛙较多,稻螟被青蛙捕食,导致数量减少.
(4)B区使用了杀虫剂甲胺磷一段时间后,稻螟的数量增长至比使用前还多的原因是农药的使用毒杀了青蛙,并对稻螟进行了选择,存活的抗药性稻螟没有了天敌而数量迅速增加.
(5)从中得到启示是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
(1)变态发育
(2)外骨骼不能随身体长大而生长
(3)被青蛙捕食
(4)农药的使用毒杀了青蛙,并对稻螟进行了选择,存活的抗药性稻螟没有了天敌而迅速增加.
(5)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2)大多数的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撑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当昆虫逐渐长大时,外骨骼就会限制昆虫的生长,昆虫在生长过程中脱去外骨骼的现象就是蜕皮现象.因此,稻螟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从图中Ⅰ点开始,A区稻螟逐渐减少的原因是由于青蛙较多,稻螟被青蛙捕食,导致数量减少.
(4)B区使用了杀虫剂甲胺磷一段时间后,稻螟的数量增长至比使用前还多的原因是农药的使用毒杀了青蛙,并对稻螟进行了选择,存活的抗药性稻螟没有了天敌而数量迅速增加.
(5)从中得到启示是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
(1)变态发育
(2)外骨骼不能随身体长大而生长
(3)被青蛙捕食
(4)农药的使用毒杀了青蛙,并对稻螟进行了选择,存活的抗药性稻螟没有了天敌而迅速增加.
(5)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