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如图为毛细血管示意图,在以下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静脉血液经肺部毛细血管转变成动脉血 | |
B. | 组织细胞间隙的毛细血管中O2的浓度大于组织细胞中O2的浓度 | |
C. | 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 |
D. | 小肠毛细血管回流的静脉血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多 |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知: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为静脉血管.
解答 解: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静脉血液经肺部毛细血管转变成动脉血,A正确.
B、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组织细胞间隙的毛细血管中O2的浓度大于组织细胞中O2的浓度,B正确;
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只发生了过滤作用,没有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血液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和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不正确;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时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含量增多,因此小肠毛细血管回流的静脉血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多,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流经肺泡、组织细胞、小肠和肾脏时的物质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人戴着眼镜看报,听到窗外有人叫他,为了看清叫他的人,他摘下了眼镜.说明他戴的是( )
A. | 凸透镜 | B. | 平光镜 | C. | 凹透镜 | D. | 凹面镜 |
2.我市某初中学校一名生物教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该教师未患病),则增加的血液成分最可能是( )
A. | 血浆 | B. | 红细胞 | C. | 白细胞 | D. | 血小板 |
19.春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传染病,请你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找出他们采取的预防措施与疾病的特点不吻合的是( )
A. | 蛔虫病可以采用以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预防措施 | |
B. | 艾滋病可以采用注射疫苗的办法,以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的预防措施 | |
C. | 麻疹可以采用注射麻疹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的预防措施 | |
D. | 春季易爆发的流感,宜采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预防措施 |
6.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引起( )
A. | 侏儒症 | B. | 巨人症 | C. | 呆小症 | D. | 肢端肥大症 |
16.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受温度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表实验,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现象是变蓝;
(2)试管3和试管2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3)试管3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淀粉已经被分解.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加入试剂 | 现象 |
1 |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 37℃ | 碘液 | A |
2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0℃ | 碘液 | 变蓝 |
3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37℃ | 碘液 | 不变蓝 |
(2)试管3和试管2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3)试管3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淀粉已经被分解.
3.患肝炎的病人,下列哪一过程受到影响( )
A. | 淀粉→麦芽糖 | B. | 蛋白质→氨基酸 | ||
C. | 脂肪→脂肪微粒 | D. | 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
20.用显微镜观察图象时,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上”,此时显微镜的目镜上刻有“5X”、物镜上刻有“15X”那么,实际图象和这台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分别是( )
A. | 5倍 | B. | 75倍 | C. | “上”15倍 | D. | “上”7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