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截止2009年5月28日,我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5例。该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流感病毒感染性强且致病性高,尤其是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的青壮年易受感染。专家指出,只要加热到71℃,或使用以酒精为主的洗手液、泡沫消毒剂,就能有效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___(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下列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A.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B.加强身体锻炼 C.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D.消灭蚊子
(3)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 病原体 D 隔离治疗
【解析】(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根据资料可知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该病的病原体。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A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和C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加强身体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蚊子与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染没有关系,故选D。
(3)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采取的措施是将疑似病人隔离、诊断,即控制传染源。
【题目】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烧杯⑥ |
1 | 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 |||||
2 |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 |||||
3 |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 |||
4 |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_____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________,试说明理由。________。
【题目】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题目
编号 | 小鱼(条) | 水草(棵) | 实验结果 |
生态瓶1号 | 4 | 12 | 小鱼存活8天 |
生态瓶2号 | 4 | 8 | 小鱼存活6天半 |
生态瓶3号 | 4 | 4 | 小鱼存活3天半 |
生态瓶4号 | 4 | 2 | 小鱼第二天上午死亡2条,第二天死亡2条 |
生态瓶5号 | 4 | 0 | 小鱼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
(1)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________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少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____。由生态瓶5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_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该是动物数量一般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_____能力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