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8?湘潭)近期,我国某些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在手、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容易感染此病.
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人,还可通过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
(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来看,手足口病患者、5岁以下儿童分别属于
传染源
传染源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3)在手足口病流行时,请你为卫生防疫部门提出几点预防措施:
①托幼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②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①托幼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②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至少写出2条措施)
分析:此题考查了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据此答题.
解答:解:(1)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这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因此,手足病患者属于传染源,5岁以下儿童属于易感人群.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我为卫生防疫部门提出了2点措施,①托幼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②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故答案为:
(1)肠道病毒(2)传染源;  易感人群;(3)①托幼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②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
点评:结合实际传染病的例子来考查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措施预防措施,是近来中考常见题型,平时多注意识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湘潭)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镉污染像幽灵一样渗透在我市马家河镇.近几年来有十几位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经化验发现,原因为镉中毒.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计划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涉重金属企业的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今年在湘江流域开展了“同心系湘江,共护母亲河”活动,旨在关注湘江重金属污染,助力将湘江建设成为“中国莱茵河”,带动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1)根据所学知识,你推断资料中的村民所患的是
痛痛
痛痛
病.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在马家河镇流域范围内,有许多的工厂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到河水中,河水颜色发黑,并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味.该小组同学决定探究污染的河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实验小组准备了生长状况相同的20只小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水缸中,其中A组中盛有洁净的、未被污染的河水,B组中盛有
被污染的河水
被污染的河水
.将A、B两个水缸放置在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饵料喂食蝌蚪,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
(3)请你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A、B组的蝌蚪都正常生长,说明
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②
A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或畸形、发育迟缓、发育过快);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要求写明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A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或畸形、发育迟缓、发育过快);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要求写明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4)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可以做哪些有益的工作?
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
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