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如图一)。请分析回答:
(1)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以上四位同学中,_____同学作出了假设。
(2)某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和交流,小组最终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取新鲜且大小相同的馒头三小块和3支相同的试管,按图二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钟。
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__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理想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无颜色变化,原因是__。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则实验现象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____________。另外,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导致吞咽时,图三中的[___]___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___]___________。
【答案】丙 唾液 淀粉被唾液分解了 馒头碎屑太多(唾液量不足、水浴时间不充分、水温不适宜,任答一条) 相同 细嚼慢咽 [3] 会厌软骨 [5] 气管
【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丙同学结合乙和丁提出问题后作出了假设,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2)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变量是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能消化淀粉,是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由于1号试管中放入37℃的温水中,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淀粉没有被消化,遇碘溶液变为蓝色。如果1 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则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因此,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理想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无颜色变化,原因是淀粉被唾液分解了。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馒头碎屑太多(唾液量不足、水浴时间不充分、水温不适宜),则实验现象相同,因为淀粉均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溶液变蓝色。
(3)比较1、2和3支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因此,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细嚼慢咽。另外,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导致吞咽时,图三中的3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5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