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根据如图植物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中填写编号)(1)植物呼吸作用需要的原料是有机物和[A],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是图中的[B]二氧化碳.
(2)A进入叶片,B从叶片出来的“门户”是气孔.
(3)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分析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 解:(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需要的原料是有机物和[A]氧气,产物是水和B二氧化碳;
(2)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A氧气进入叶片,B二氧化碳从叶片出来的“门户”是气孔;
(3)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故答案为:(1)A;B;二氧化碳;
(2)气孔;
(3)氧气→二氧化碳;
(4)线粒体.
点评 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及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相似,非洲有一种花鸟,停在枝头上时,头酷似花蕊,翅膀像美丽的花瓣.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它们捕食和御敌,这体现了( )
A. | 生物适应环境 | B. | 生物改变环境 | C. | 环境适应生物 | D. | 环境发生变化 |
10.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 病,主要症状为苹果叶片狭小,不伸展,叶缘上卷.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证实上面的猜测哪个是正确的.
1.材料用具:三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2.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各种必需元素都具备)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3.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各相应培养液和选择苹果幼苗.
②按照表中程序进行实验: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为缺镁培养液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所选择的苹果幼苗有何具体要求?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大小相同的苹果幼苗(写出两点).
(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苹果小叶病是缺锌引起的,从科学实验严谨角度出发,还应该增加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
1.材料用具:三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2.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各种必需元素都具备)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3.方法步骤:
①首先配制各相应培养液和选择苹果幼苗.
②按照表中程序进行实验:
组别 | 实验处理 | 观察指标 |
A | 全素培养液 | 适宜的条件下培育相同一段时间 观察苹果叶片生长状况 |
B | 缺锌培养液 | |
C | a |
(1)表中a为缺镁培养液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所选择的苹果幼苗有何具体要求?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大小相同的苹果幼苗(写出两点).
(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苹果小叶病是缺锌引起的,从科学实验严谨角度出发,还应该增加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在缺锌的完全培养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锌的无机盐.
17.在宜春辖区的许多山上,都有国营林场营造的杉树林,杉树长大后,其高度超过周围杂树,杂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杂树林最终被杉树取代,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 | 杂树不耐阴是有利变异 | B. | 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 ||
C. | 遗传因素决定进化的方向 | D. | 上述现象符合“用进废退学说” |
14.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8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表: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4)如图是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OB段干重减少是因为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掉了贮存在种子结构中胚乳里的有机物.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始于图中的B点.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8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表:
组别 | A | B | C | D | E | F |
温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发芽率(%) | 48 | 74 | 82 | 94 | 86 | 75 |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4)如图是小麦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OB段干重减少是因为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掉了贮存在种子结构中胚乳里的有机物.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始于图中的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