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结合图片,进行填空,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1)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光圈和反光镜.
(2)转动准焦螺旋,镜筒可以升降.其中,转动后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的是细准焦螺旋.
(3)在目镜和物镜中,更接近玻片标本的是物镜.
(4)光线经过反光镜反射后进入镜筒,我们能通过目镜观察到物象.光线依次通过显微镜的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这几个部件.
分析 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8压片夹、7遮光器、9反光镜、14镜座、10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12镜臂、13镜柱.
解答 解:(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
(2)镜臂上有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3)物镜在转换器上,与目镜相比,物镜的镜头接近于玻片标本.
(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依次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到达眼睛.
故答案为:(1)光圈;反光镜;
(2)细准焦螺旋;
(3)物镜;
(4)遮光器;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点评 只要明确了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就能很容易地解决此类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当他调换物镜和移动装片,视野内的污点没有消失,则可以断定污点在( )
A. | 目镜 | B. | 玻片标本 | C. | 物镜 | D. | 反光镜 |
7.探究实验:在探索“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从甲品种花生袋和乙品种花生袋中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各取出10粒花生果实做样品,进行样品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然后统计绘制成表,并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回答:
(1)实验中,你们是如何取样A.
A、在大、小两个品种中各自随机取样30粒 B、在大中挑大,小中挑小30粒
C、在大中选出大、小两组30粒 D、在小中选出大、小两组30粒
(2)小组成员对两个品种花生进行了测量分析,下表是小组测量的记录结果.请在表格ab处填上适当词语以完善表格.
(3)请根据表中平均值数据将右侧直方图绘完整.
(4)如果将乙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5)比较大、小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说明长短性状受遗传物质控制.
(6)小花生果实之间长度也有差异,说明长短发生也受环境影响.
品种 测量结果 | 甲品种花生 | a | ||||||
长轴长度(毫米) | 12 | 14 | 16 | 18 | 22 | 24 | 26 | 28 |
样品个数 | 2 | 4 | 20 | 4 | 3 | 20 | 5 | 2 |
平均值 | b 毫米 | 24毫米 |
A、在大、小两个品种中各自随机取样30粒 B、在大中挑大,小中挑小30粒
C、在大中选出大、小两组30粒 D、在小中选出大、小两组30粒
(2)小组成员对两个品种花生进行了测量分析,下表是小组测量的记录结果.请在表格ab处填上适当词语以完善表格.
(3)请根据表中平均值数据将右侧直方图绘完整.
(4)如果将乙花生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小花生,这种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5)比较大、小分布范围和平均值,我们知道,大花生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的平均值,说明长短性状受遗传物质控制.
(6)小花生果实之间长度也有差异,说明长短发生也受环境影响.
14.下列皮肤的各种功能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
A. | 预防病菌侵入和杀菌作用 | B. | 预防体内水分蒸发 | ||
C. | 调节体温 | D. | 感受外界刺激 |
4.动物的结构与其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蝗虫的后肢发达,与其相适应的运动方式是( )
A. | 爬行 | B. | 跳跃 | C. | 行走 | D. | 游泳 |
11.某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实验,实验装置的设计及简要步骤如图所示.(注:三支试管中加入物质均为等量)
(1)下面的表格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帮助他们补充完整.(请将答案填写在下表中的括号内)
(2)你认为该小组的同学通过2号和3号试管的实验装置可以探究的问题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是否与唾液有关.
(3)若该小组的同学想探究“馒头中淀粉的消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那么应该选取1号和2号试管的实验装置.
(4)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解转变成了麦芽糖.
(1)下面的表格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帮助他们补充完整.(请将答案填写在下表中的括号内)
项 目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测方法 | 实验结果 |
1 | 馒头块+唾液 | 37℃水中10分钟 | 滴加两滴碘液 | 变浅蓝 |
2 | 馒头碎屑+A唾液 | 37℃水中10分钟 | 滴加两滴碘液 | 不变蓝 |
3 | 馒头碎屑+清水 | 37℃水中10分钟 | 滴加两滴碘液 | 变深蓝 |
(3)若该小组的同学想探究“馒头中淀粉的消化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那么应该选取1号和2号试管的实验装置.
(4)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解转变成了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