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虎父无犬子是生物的( )A. | 遗传性 | B. | 变异性 | C. | 进化性 | D. | 应性 |
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解答 解:“虎父无犬子”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遗传的概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通常静脉血( )
A. | 不含氧,颜色暗红 | B. | 含二氧化碳少,颜色鲜红 | ||
C. | 含氧少,颜色暗红 | D. | 含废物多,含氧少,颜色鲜红 |
18.生物的结构总是同功能相适应的,如人体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果基础,如图表示人体在举哑铃时部分运动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产生图甲的动作③起支点作用,①处于收缩状态 | |
B. | 肌肉④的两端附着在一块骨上 | |
C. | 举哑铃不会脱臼是因为图乙中b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 | |
D. | 关节由图中的a,b,c,d构成 |
15.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 |
B. | 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 |
C. | 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过滤作用 | |
D. | 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
2.温室内的温度与水果产量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生物科技实验小组将某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适宜的),以实验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
(1)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为提高水果产量,夜间可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若甲代表二氧化碳和水,则C
A.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
C.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Ⅰ是光合作用
(5)对温室内的作物施用有机肥,施肥的目的是给植物提供无机盐,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是因为微生物分解有机肥会产生二氧化碳,为温室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 1.00 | 1.75 | 2.5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为提高水果产量,夜间可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4)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若甲代表二氧化碳和水,则C
A.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B.Ⅱ是光合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
C.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D.Ⅱ是呼吸作用,乙是二氧化碳和水,Ⅰ是光合作用
(5)对温室内的作物施用有机肥,施肥的目的是给植物提供无机盐,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是因为微生物分解有机肥会产生二氧化碳,为温室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19.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 |
B. | 都能产有卵壳的受精卵,都要经过变态发育 | |
C. | 都是变温动物 | |
D. | 蝮蛇属于两栖动物,大鲵属于爬行动物 |
16.许多实验都要借助显微镜观察.下列结构或器官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更好地观察的是( )
A. | 小肠绒毛和皱襞 | B. | 植物的根毛 | C. | 叶片的气孔 | D. | 河蚌的斧足 |
17.从蝌蚪到成蛙,其呼吸器官的变化是( )
A. | 内鳃→肺 | B. | 外鳃→肺 | C. | 外鳃→内鳃→肺 | D. | 外鳃→肺→内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