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管 | 实验材料 | 唾液 | 清水 | 处理方法 |
1 | 馒头碎屑 | 2毫升 | 0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2 | 馒头碎屑 | 0毫升 | 2毫升 |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
3 | 馒头块 | 2毫升 | 0毫升 | 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
(1)上述试验中,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________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_____的缘故。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答案】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1 3 2
【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上述试验中,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麦芽糖的缘故。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1号试管馒头碎屑,加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溶液不变蓝色;2号试管内没有唾液,清水对淀粉不能消化,滴加碘溶液,全部变成蓝色;3号试管内的馒头块,与唾液混合在一起,能将部分淀粉分解,但没有全部分解,滴加碘溶液部分变蓝色。综上分析可知,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1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溶液后不变蓝;3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2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题目】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类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百分比),据表回答:
类群 | 我国已知种类 | 世界已知种类 | 百分比(%) |
哺乳动物 | 581 | 4342 | 13.38 |
鸟类 | 1244 | 8730 | 14.24 |
鱼类 | 3862 | 19056 | 20.3 |
(1)在已知种类中,我国占世界百分比最高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_。
(2)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___________,其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3)上还质料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试验:
1 | 2 | 3 | 4 | |
处理方式 | 撒少量清水 使餐巾纸湿润 拧紧瓶盖 | 不洒水 拧紧瓶盖 | 倒入较多的清水 使种子淹没 拧紧瓶盖 | 撒少量清水 使餐巾纸湿润 拧紧瓶盖 |
放置环境 | 25℃,有光 | 25℃,有光 | 25℃,有光 | 4℃,有光 |
实验结果 | 种子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种子不萌发 |
(1)1号瓶和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2)1号瓶和_____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氧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4)如果该同学要探究大豆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要设置5号瓶,5号瓶应放置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其他条件与_____号瓶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