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血液经过下列哪个部位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A. |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 B. | 全身血管 | ||
C. | 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 D. | 肺静脉 |
分析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部位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解答 解:如图:
可见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有两个,一个是肺周围毛细血管,一个是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血液流进肺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肺泡除外)、肝脏、心脏上的组织细胞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故选:A
点评 肺泡里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在明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培养液缺少( )
A. | 氧气 | B. | 二氧化碳 | C. | 有机物 | D. | 无机盐 |
19.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 |
B. |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 |
C. | 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 |
D. |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16.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温室效应是人类向大气中过多排入二氧化碳造成的,这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 |
B. |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
C. | 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要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 |
D. | 保护森林,大力植树造林是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有力措施 |
3.叩击膝盖下韧带,小腿向上抬起,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A. | 反射弧 | B. | 感受器 | C. | 效应器 | D. | 传出神经 |
20.在下列生活用品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物品使( )
A. | 一次性筷子 | B. | 含磷洗衣粉 | C. | 节能荧光灯 | D. | 塑料包装袋 |
18.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 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 |
B. | 白天为大棚蔬菜补充二氧化碳--抑制呼吸作用 | |
C. | 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 |
D. | 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