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虫。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3、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4、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5、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答案】1×;2×;3×;4×;5×

【解析】

试题分析:1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不是线形动物都是寄生虫;

2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3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被套膜,但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就没有贝壳,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4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题干说法错误;

5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题干说法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一种科学方法,下面是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人类征服疟疾病的历程疟疾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早在两千年前,疟疾病就在世界各地流行。许多科学家都想找出引发疟疾病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这种病的发生。

当时,科学家们观察居住在沼泽地区人群的患病情况,提出假设:疟疾病是由于沼泽的水被污染而引起的。同时,设计了让人直接喝沼泽地里污水的实验。结果喝污水的人没有患疟疾,假设被否定了。

科学家们又经过长期的探索,到了19世纪后半叶,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病的致病“凶手”。有些科学家还发现,在疟疾病的发病区,抽干沼泽地时的水,这个地区患疟疾病的人就大大减少,甚至消失了。科学家们就在思考:引起人体患疟疾病的疟原虫和沼泽地时的水有什么关系呢?

直到本世纪初,一位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大量观察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蚊子传播了疟疾病。蚊子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泽地里的水,就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疟疾病。

又过了若干年,一位英国医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他让蚊子去叮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发现在蚊子的唾液腺里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终于弄明白了人体患疟疾病的原因,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治疗和预防疟疾病的方法

⑴从科学家征服疟疾病的历程来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观察(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和交流。

⑵最后一自然段生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疟原虫是一种_____细胞生物,肝炎病毒与它相比,病毒没有___________结构。

⑷蚊子的唾液腺属于_________(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⑸你认为本地区预防疟疾病的主要办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