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
(1)大熊猫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但竹子开花后竹林会大片枯死。其实,竹子开花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竹林土壤板结、杂草丛生、老鞭纵横的竹园。可见,竹子开花是恶劣的生长环境所引起的。据此分析避免竹子开花可以实施的措施是_______。
(2)生活在竹林里的竹鼠,专吃箭竹的地下根。大熊猫发现其踪迹后,很快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将其食用,由此可以看出大熊猫与竹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3)2019年5月25日,四川阿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照片,照片中大熊猫通体白色。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据图分析,大熊猫的白化是由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这只白化病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那么雄性大熊猫正常精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
(5)大熊猫属于濒危物种,可以采取______等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答案】采取松土、施肥、盖土、浇水等措施改善水肥条件,防治病虫害,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捕食 隐性 aa X或Y 人工繁殖、建立自然保护区(合理即可)
【解析】
(1)显性性状(基因)的判断:“有中生无,有为显性”。如孟德尔豌豆实验中,纯种高茎和矮茎杂交的下一代(子一代)中,矮茎性状没有了,符合“有中生无”,则高茎性状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2)隐性性状(基因)的判断:亲代中都没有的性状在子代却出现了,且比例接近3:1,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可简记为“无中生有,有为隐性”。如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均为高茎的子一代的下一代(子二代)中出现了矮茎,符合“无中生有”,则矮茎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3)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含有23条染色体。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特殊的细胞分裂(即减数分裂),结果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染色体不是随意地减半,而是每对染色体都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4)将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1)采取松土、施肥、盖土、浇水等措施来改善水肥条件,防治病虫害,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给竹子提供丰富的营养使之不断生鞭发笋,有可能推迟竹林或竹丛的衰老成熟,抑制开花。
(2)大熊猫与竹鼠是捕食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它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者,后者是被捕食者。捕食关系中既有草食性动物吃植物,肉食性动物吃肉食性或草食性动物,也有植物吃动物。
(3)两只体色正常的大熊猫生出来一只白化病的熊猫,无中生有为隐性,所以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这只白化病大熊猫的基因组成为aa。
(4)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人类性别决定是由性染色体的不同组合而决定。人类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男女都有,称常染色体,1对染色体在男性和女性中是不同的,称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所以雄性大熊猫正常精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
(5)可以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等措施对大熊猫进行保护,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