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处气体交换的实质是
气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的扩散作用
,经过[A]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B]中的氧通过
扩散
扩散
作用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与肾动脉相比,血管D中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代谢废物明显减少
代谢废物明显减少

(3)在静脉管腔内有一种称为
静脉瓣
静脉瓣
的特殊结构能防止血液倒流.
(4)小肠绒毛的壁很薄,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缠绕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壁也都很薄,以上结构都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两种结构都是由
一层上皮细胞
一层上皮细胞
构成.
分析:图示为血液循环模式图,其中A是肺部的毛细血管,B是下肢的毛细血管,C是肝门静脉,D是肾静脉,E是肝静脉.
解答:解:(1)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当血液流经A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肺泡中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这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肺泡,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该处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同样的道理,当血液流经B下肢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的氧气比组织细胞中的多、二氧化碳比组织细胞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使血液中的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等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
(3)血液之所以能够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因为心脏和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在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四肢的静脉血管中有静脉瓣.
(4)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肺泡壁和缠绕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气体的扩散作用;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扩散
(2)代谢废物明显减少
(3)静脉瓣
(4)一层上皮细胞
点评: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发生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寿光市二模)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累计造成231余万人受灾.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你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
呼吸
呼吸
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①代表
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2)某伤员被救出时,下肢血管正在出血,血液鲜红,喷射而出,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
(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该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该给他输
O
O
型血.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
A→C→B→D
A→C→B→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
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
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的供给.
(5)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
氧气
氧气
减少,
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增多.
(6)一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此人在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脊髓
脊髓
内;随后此人感觉到疼痛难忍,这说明
神经冲动沿脊髓传达到了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
神经冲动沿脊髓传达到了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
.他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时立即应答并迅速站起,此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分别是
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这种后天性行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是
能够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
能够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