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中,对实验中的试管要置于37 ℃温水中一定时间产生了疑问,于是取了等量的三小份馒头碎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_______

(2)“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_作用。

(3)假如①号试管只水浴3分钟便取出并滴加碘液,预测该实验现象是______

(4)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

A.狼吞虎咽 B.细嚼慢咽

【答案】适宜的温度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变蓝色 B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在体温37℃环境下使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发挥最好。①、②、③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温度,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影响?①温度适宜,将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溶液不变蓝色,②是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不能将淀粉分解,滴加碘溶液变蓝,③是温度过低,唾液淀粉酶不能将淀粉分解,滴加碘溶液变蓝,综上分析可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2)舌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有利于磨碎食物,食物与唾液充分的混合,有利于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同时还有利于食物的吞咽。因此,“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

3)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利于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假如①号试管只水浴3分钟便取出并滴加碘液,因为时间过短,唾液未将淀粉充分的消化,所以预测该实验现象是变蓝色。

4)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因为细嚼慢咽可以将食物磨碎,促进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增大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减少肠胃的功能负担。通过探究活动,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