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題
A.小明按照设计完成了实验。
B.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食”这一假设设计了实验:在一个培养皿两端分别放了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C.一次,小明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
D.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结论:蚂蚁爱吃甜食。
E.小明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F.根据生活经验,小明提出两个假设:蚂蚁爱吃甜食;蚂蚁爱吃咸的食物。
(1)以上探究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2)小明设计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小明设计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4)小明在E步骤中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
(5)蚂蚊的觅食行为是一种_____行为(填“先天性”或“学习”),蚂蚁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以看出蚂蚁是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
【答案】CFBADE 糖 实验只用一只蚂蚁(或“蚂蚁数量太少”)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先天性 社群
【解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提出按问题:C一次,小明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
作出假设:F根据生活经验,小明提出两个假设:蚂蚁爱吃甜食;蚂蚁爱吃咸的食物。
制定计划:B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食”这一假设设计了实验:在一个培养皿两端分别放了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实施计划:A小明按照设计完成了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D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结论:蚂蚁爱吃甜食。
表达与交流:E小明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可见正确的实验步骤:CFBADE。
(2)该实验的变量是糖,该实验探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设置加盐一组作为对照。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蚂蚁数量少,偶然性较大,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4)小明在E步骤中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5)蚂蚊的觅食行为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表现的动物行为。蚂蚁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以看出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题目】通常人们认为大蒜具有抑菌作用,大蒜真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殖吗?某生物小组利用大肠杆菌在无菌条件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取等大的10片滤纸片,5片浸泡于大蒜滤液中,5片浸泡于无菌水中备用:将接种了等量大肠杆菌的10个培养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实验操作如下: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操作 | 取浸有大蒜滤液的滤纸片分别放在5个培养基的相应区域内 | 取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分别放在5个培养基的相应区域内 |
培养条件 | 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
实验现象 | 滤纸片周围0.5cm(平均值)范围内没有大肠杆菌生长 | 滤纸片周围0.5m有大杆菌生长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
(2)乙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
(3)每组使用了5个培养基,实验结果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4)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5)在此实验中大肠杆菌的接种和培养过程均要保持____条件。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子细胞集团即____来判断是否有大肠杆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