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面是某同学在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现象(丙:玉米种子)
(1)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甲的放大倍数为200倍
B.对丙滴加碘液后①变蓝②不变蓝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清水
D.要使丁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2)①的功能是②由发育而来.
【答案】
(1)C
(2)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或贮藏营养物质);受精卵
【解析】解:(1)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甲的放大倍数为5×40=200倍.不符合题意.
B、丙中的①是胚乳,内含丰富的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会变蓝色.②是胚芽,不含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不符合题意.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状.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使丁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不符合题意.(2)①是胚乳,滴加碘液后变蓝色,为种子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②是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的结构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题目】同学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杀死昆虫。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准备2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标号为A、B;准备10只0.3克重的同种蝗虫平均分为两组。
②实验操作方法及结果如下表:
蝗虫的状态 时 间 实验处理 | 60秒 | 70秒 | 80秒 |
A瓶:加入捣碎的杏仁,加水,铺上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再放入5只蝗虫 | 活跃 | 不活跃 | 死亡 |
B瓶:不加杏仁,加水,铺上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再放入5只蝗虫 | 活跃 | 活跃 | 活跃 |
请回答:
(1)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A.B两瓶各放入一只蝗虫,实验结果是否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蝗虫是一种___________动物,其发育要经过.卵,__________ ,成虫三个阶段这种发育叫____________发育。
(4)如果要你证明捣碎的杏仁只有加水后,才能起到毒剂的作用,则需要设置C瓶与A瓶进行对照,C瓶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