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下图是人的生殖过程,图乙是伴随生殖过程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乙可知,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2)由图乙可知,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一半,受精卵内含有成对的基因,使基因的数目恢复到与父母相同的水平.图中女儿的A基因来自父亲,a基因来自母亲.
(3)假定A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父亲是有耳垂,母亲是有耳垂,女儿是有耳垂.
分析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假定A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则有耳垂的基因型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型是aa.
解答 解:(1)“由图乙可知,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2)“由图乙可知”,精子、卵细胞内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中成对基因的一半,受精卵内含有成对的基因,“使基因的数目恢复到与父母相同的水平”.图中女儿的A基因来自父亲,a基因来自母亲.
(3)“假定A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父亲Aa是有耳垂,母亲Aa是有耳垂,女儿Aa是有耳垂.
故答案为:(1)父亲;母亲;父母双方
(2)一半;成对;父亲;母亲
(3)有;有;有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草履虫体内的食物残渣及多余的水分、含氮废物的排出分别通过哪一组结构来实现的?( )
A. | 口沟、表膜 | B. | 胞肛和表膜 | C. | 伸缩泡和胞肛 | D. | 食物泡和胞肛 |
4.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 山羊吃青草 | B. | 人吃黑木耳 | C. | 松鼠吃蘑菇 | D. | 青蛇吃蝗虫 |
11.要检测光合作用的强度,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 )
A. | 氧气的释放量 | B. | 有机物的形成量 | ||
C. |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 D. | 水的消耗量 |
6.请回答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有关问题:
(1)如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树栖生活为主转变到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代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古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大量200万至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古人类化石,由此,国际学术界认为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请回答:“其他地区没有距今200万至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是:观点,“亚洲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是观点.(填观点或事实)
(3)下表是几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据表中数据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1)如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树栖生活为主转变到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代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古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大量200万至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古人类化石,由此,国际学术界认为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请回答:“其他地区没有距今200万至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是:观点,“亚洲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是观点.(填观点或事实)
(3)下表是几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
动物名称 | 黑猩猩 | 猴 | 马 | 鸡 | 金枪鱼 | 酵母菌 |
与人细胞色素C的差异数 | 0 | 1 | 12 | 13 | 21 | 44 |